15
七月
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文化行旅——數位時代下的在地文化」報名資訊
在數位化的時代下,將各地文化特色結合數位進行創作、行銷,乃是「數位人文」領域中一項長足的發展。「數位」與「文化」的結合,不僅能夠保存在地特色,更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活意象與故事性。因此,本次工作坊邀請到洪榮澤教授、曾美芳教授、余美玲教授、江寶釵教授等四位致力於數位在地文化教學的老師,分享如何引導學生將文化結合數位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呈現在創新的實作成果中。四位教師於發表後並將與主持人鄭文惠教授舉行一場圓桌論壇,對話精彩可期!
(繼續閱讀…)
Read More
07
十月
本活動為執行藍染工藝手作推廣與實踐而設,並在過往調查與展覽,以及瞭解地方產業特色後,繼而回歸生活現實面向,與三峽在地團體合作,延請業師帶領本校師生暨地方社區民眾,實際體驗藍染藝術之美。 (繼續閱讀…)
Read More
17
一月
本中心通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第二期(109-111年)計畫,以「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為題,並以三峽老街區為主要實踐場域,擴及海山地區等區域景點。
(繼續閱讀…)
Read More
05
十二月
本中心秉持「從海山出發,立足大臺北,放眼北臺灣,展望全世界」之宗旨,致力於在地與跨界國際研究,2017年12月1日(五)至2日(六)於本校三峽校區人文學院舉行「地方文書與近代東亞殖民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繼續閱讀…)
Read More
28
九月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於1921年10月17日,是日治時期臺灣殖民統治體制下重要的臺灣人文化團體,協會成員從都市到鄉村,深入基層進行各種文化啟蒙運動,對啟迪臺灣民智產生巨大作用,開創了臺灣史上前所未有的「自覺的年代」。
(繼續閱讀…)
Read More
16
十月
有多久沒有慢下腳步,回首看看那印在泥土地上的紮實腳印?
有多久沒有細細的觀賞 過路的幕幕風情?
慢慢走,才會有好風景,試著用走路來放慢你的生活節奏,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2019年,搭配本校70年校慶月活動,我們將路線拓展至曾為海山地區轄下擁有眾多木藝職人匠師、風景秀麗、生機盎然的大溪。 (繼續閱讀…)
Read More
23
九月
【文化,剖理系 Cultural Policy】
本學期初,敬邀 陳郁秀董事長,│蒞臨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舉辦專題講座。
陳郁秀董事長是鋼琴家、教育家、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曾任文建會主委、現任公廣集團董事長。
109年10月6日跟同學一同討論什麼是「文化」,並分享文化政策制定者扮演的角色。
【講座資訊】
日期:2020年10月6日 13:10~15:00
講題:品牌台灣
地點: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文1F01
(請以臉書專頁時間為準)
文化剖理系講座 Round 1・重磅登場
陳郁秀 董事長
鋼琴家、教育家、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曾任文建會主委、現任公廣集團董事長
台灣 #文化創意產業 概念首創者
她將以 #品牌台灣 為題
娓娓道來文化人做文化事的實踐與願景
Read More
31
一月
馬上就要過年了,本校中文系配合海山學研究中心與人文學院的USR大學在地實踐計畫,於今年再度舉辦「迎春法書納福年」活動,邀請書法名家蒞校現場揮毫,並於現場提供筆墨紙硯,由中文系主任朱孟庭親自指導民眾書寫,歡迎所有民眾2018年2月1日下午到臺北大學校園同樂,提早感受年節氣氛。 (繼續閱讀…)
Read More
26
二月
為拓展本校師生之國際視野,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公共事務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國際事務處、秘書室、總務處、圖書館等單位)與美國在台協會合辦「1979年後美台關係特展」,邀請本校教職員工生回顧這段歷史! (繼續閱讀…)
Read More
04
六月
本中心為執行教育部USR萌芽型計畫,與本校商學院合作經濟暨非營利事業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於本校畢業典禮期間邀請三峽區農會、在地三鶯地區小農商家入校舉辦「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本次「北大幸福畢典市集」為金融系同學透過行銷學所辦理的課程活動之一,邀請新北市三峽區農會(鮮農直賣所)、森山野牧雞蛋、森山野牧雞蛋、好蒔光、三層有機農場、靖食栽植物工廠、天芳茶行、戴記茶坊、大埔製茶所、和春花卉農場、Girlscrystal等商家,於畢業典禮期間擺攤,提供優質在地農產品。無論是新鮮的雞蛋製成的美味、鮮美營養份極高的鱘龍魚排、清涼的蜂蜜水、濃濃茶香飲,或是讓身心淨化療育的多肉植栽,在這裡都找得到!
經過嚴峻的疫情生活後,歡迎大家來北大校園走走,漫步小小市集挖掘小萌物,和親朋好友一起吃美食、喝冷飲,也祝福畢業生邁向人生下一段旅程。
活動日期:2020年6月13日(六)10:00至15:00
活動地點:臺北大學法商大道(走進大門後,沿著商學院或是法學院直走)
※提醒※
國內疫情日趨減緩,校內管制鬆綁,為確保健康與日後疫調需求,仍請隨身攜帶身分證與口罩,並請保持良好社交距離。本次活動亦備有酒精供參觀者消毒使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