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本中心成立的主要宗旨,係為促進「海山學」以及北臺灣地區的相關研究,對內提供本校師生優良的教育推廣及學術研究環境,開發豐富的研究及文創資源可供利用;進而向外開放,推動與國內外從事相關研究的個人及團體相互合作,期使大臺北區域之研究日益蓬勃,並使本校成為全國發展「海山學」研究的重心。

「從海山出發,立足大臺北,放眼北臺灣,展望全世界」為本中心之目標與宗旨,透過在地化才能真正的國際化,本中心作為海山地區的最高學府,除了與社區連結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海山地區為出發的基準點,逐步拓展相關研究,鼎立於大臺北地區,以復興臺北學為短程目標,將範疇推至清代海山堡範疇,容納整個北臺灣,並推動跨國的學術交流,成為真正的展望全世界。

透過本中心的運作,期望能集思廣益,結合學術界與在地研究者的人才資源,促進學校教學資源與社區文化的聯繫,進而推動地方文化的永續保存並傳承歷史記憶,為海山地區留下更多寶貴的研究資料與城鄉發展的創新建言,建構在地學校鄉土教學、研究及文創資源的寶庫,也讓本區成為北臺灣地方學研究的重鎮。展望未來,更期望能放眼國際,建立起區域研究的典範,成為本校在海山地區與世界接軌的學術橋樑。

工作重點

推動跨領域研究

海山學議題廣泛,其牽涉歷史變遷、開發歷程、區域特質、族群關係、文學藝術、地方民俗、宗教信仰、文化資產、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社會型態、人口變遷、城鄉風貌、都市計畫、公共行政、住民政策、社會問題、環境保育、休閒遊憩、文創推廣等多層次研究面向。本中心設置歷史文化組、社經變遷組、創新推廣組等三個研究組,積極推動跨領域研究為重點工作之一,多面性地探討海山地區研究跨領域的課題,以提昇研究素質與發展新知,定期發表研究成果,提供相關單位決策參考。

結合產、官、學資源

本校人才薈萃,各學院均有師資進行海山學相關領域研究,再加上新穎完善的軟硬體設備,兼具教學與研究的優勢。因此,本中心將透過本校相關領域之專任教師與研究員的參與,積極承接行政院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教育局、觀光局、各區公所以及國立臺灣圖書館等政府機關單位,乃至私人產業的相關委託計畫,以進一步整合校內外研究資源。

累積學術能量

蒐集、典藏、整理出版、陳列展示海山地區相關資料,包括文獻、文物與影像紀錄,並建置數位典藏網站以及文物數位化資源。透過各項資料彙編的進行,力求「積沙成塔」,一方面讓歷史記憶重新活絡起來,一方面則為相關的研究課題奠下紮實的資料基礎。出版及編譯相關的研究論文、專書與期刊,以累積學術研究成果,強化地方文化資產的推廣與運用。

強化在地連結

一方面透過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與公共事務學院的專題研究,配合本校教學卓越計畫相關課程,並融入師資培育中心的鄉土教學課程,培育地方文化研究及推廣人才,增進學校各院系所對於在地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一方面與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進行教育推廣計劃,聯合舉辦各項藝文活動,引導校內學生社團(如原住民之友社、文化志工團、社會服務團等)的參與,以強化在地連結,導入社會服務的概念,並接軌文創產業。

促進學術文化交流

積極與國內外學術研究單位或地方文史團體進行學術文化交流,合作編纂鄉土教材、地方志書、文獻叢輯、研究通訊等。定期舉辦研究成果座談會、專題講論會與學術研討會,提供校內外學術交流與對話的空間,凝聚海山學研究的能量。透過地方學及區域研究之類國際研討會的舉辦,促進本中心與國際研究接軌,並增加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