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2020年臺北州建州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暨研究所、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
因應人文研究與教學愈加重視透過資訊工具與新媒介之趨勢,海山學研究中心將2021年訂為「數位海山元年」,邀請智紳數位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張智傑執行長暨總監,先是於2021年3至8月辦理「海山學空間人文的實踐—社區GIS地圖工作坊」,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盤點及記錄海山地區地方重要文史,製作成「三峽生活文化地圖」。其後,為強化學校教學與社區文化的互動,該年9月起開設「海山地區社區GIS的原理與應用」及「社區GIS的理論與實務 」兩門課程,以上下學期對開的方式進行。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中心為落實工作目標與宗旨,並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典藏文史資料,中心辦公室搬遷至人文學院5F01空間,現正進行典藏與歸納事宜。 (繼續閱讀…)
Read More為拓展本校師生之國際視野,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公共事務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國際事務處、秘書室、總務處、圖書館等單位)與美國在台協會合辦「1979年後美台關係特展」,邀請本校教職員工生回顧這段歷史! (繼續閱讀…)
Read More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自1991年成立以來,舉凡史料徵集、書籍出版,以及舉辦研習活動,目的皆在呼籲重視本土文化,使台灣歷史能真正的回歸土地與人民。巡迴全國各縣市,以各地民俗、人文、史蹟為主題,建構台灣主體的新史觀,為新一代歷史文化播種的歷史教育活動——「新台灣史研習營」,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於2000年誕生。 (繼續閱讀…)
Read More王世慶先生從省文獻會退休(1972年10月)兩年後,曾受白永傳先生邀請至中國砂輪公司鶯歌廠擔任副廠長,時間為六個半月(1974年10月1日〜1975年4月14日)。 (繼續閱讀…)
Read More蔣渭水醫師在1920年代,可謂是臺灣文化運動的先驅、民主運動的導師,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工友總聯盟等社會運動團體,引領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壓迫,開啟臺人自覺,創造了文化光輝、民族意識昂揚的年代。 (繼續閱讀…)
Read More【活動】藍染種子教師營 本中心為執行教育部USR計畫,與國立臺北大學民藝所合辦工作坊「藍染種子教師營」,本營隊以發揚藍染工藝,培養藍染種子教師為目的。 活動目的期望所有關注藍染發展 的朋友們以及教學工作者踴躍報名。本活動一律網上登錄報名,報名資訊請見國立臺北大學、 人文學院、 海山學研究中心及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首頁,報名後經初選並完成繳費後始為錄取。 報名時間:109年6月20日8時至7月10日為止。 報名對象:關注藍染發展朋友們以及教學工作者。 報名名額:共30人(本次活動必須全程參與) 報名費用:1015元(經初選後寄送錄取通知信後繳費) ※提醒※ ➽ 報名方法 一律網上登錄報名資訊請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 海山學研究中心(含臉書專頁)及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首頁 ➽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KwolD ※報名:6月20日,8時開始報名
Read More時代風景——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十九世紀臺灣正式開埠前後,遠渡重洋來到「福爾摩沙」的外邦人士,始終不絕於途。其中,來自英國的自然學者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wood,1826-1908),及英國皇家海軍軍醫克里(Edward H. Cree,1814-1901),在以文字紀錄他們探索臺灣的行腳之餘,也各自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一張張的彩圖。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文化剖理系講座:為臺灣均衡發展開藥方——地方創生案例分享 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臺灣 25 至 49 歲的青壯年人口有 869.3 萬人,近四分之三分布在六都。當人口湧向都市,區域發展不均日趨嚴重,地方該如何善用優勢,用人結合文化、土地、產業及景觀,找出產業的DNA,為故鄉尋得永續發展的振興解方呢? (繼續閱讀…)
Read More10月19日,一年一度走讀在地地景的「三鶯走路節」又再次出發,起點從臺北大學正門,沿校園和大漢溪河畔,步行至終點桃園大溪老街,總長約16公里,共有320人報名參與,活動總人次達380人。 (繼續閱讀…)
Read More
Comment (1)
Wish you good health, d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