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延期】《物換星移音猶在: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與嘉義美術館的故事》北部首映暨座談會
因應疫情,活動延期辦理。





《物換星移音猶在: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與嘉義美術館的故事》北部首映暨座談會宣傳海報
因應疫情,活動延期辦理。
《物換星移音猶在: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與嘉義美術館的故事》北部首映暨座談會宣傳海報
因應21世紀,人文書寫的研究與教學,強調「跨領域」、「學科整合」,也愈發重視運用資訊工具、新媒介,解釋人文的日常生活。 (繼續閱讀…)
Read More「國家政策與經濟發展―近代東亞政治經濟發展脈絡的再檢視」學術工作坊 由日本史訪會、本校日本研究中心主辦、本中心與通識教育中心、歷史學系等單位共同協辦之「國家政策與經濟發展―近代東亞政治經濟發展脈絡的再檢視」國際學術工作坊,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中心為執行教育部USR萌芽型計畫,與本校商學院合作經濟暨非營利事業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於本校畢業典禮期間邀請三峽區農會、在地三鶯地區小農商家入校舉辦「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本次「北大幸福畢典市集」為金融系同學透過行銷學所辦理的課程活動之一,邀請新北市三峽區農會(鮮農直賣所)、森山野牧雞蛋、森山野牧雞蛋、好蒔光、三層有機農場、靖食栽植物工廠、天芳茶行、戴記茶坊、大埔製茶所、和春花卉農場、Girlscrystal等商家,於畢業典禮期間擺攤,提供優質在地農產品。無論是新鮮的雞蛋製成的美味、鮮美營養份極高的鱘龍魚排、清涼的蜂蜜水、濃濃茶香飲,或是讓身心淨化療育的多肉植栽,在這裡都找得到! 經過嚴峻的疫情生活後,歡迎大家來北大校園走走,漫步小小市集挖掘小萌物,和親朋好友一起吃美食、喝冷飲,也祝福畢業生邁向人生下一段旅程。 活動日期:2020年6月13日(六)10:00至15:00 活動地點:臺北大學法商大道(走進大門後,沿著商學院或是法學院直走) ※提醒※ 國內疫情日趨減緩,校內管制鬆綁,為確保健康與日後疫調需求,仍請隨身攜帶身分證與口罩,並請保持良好社交距離。本次活動亦備有酒精供參觀者消毒使用。
Read More時間:109年11月18日(三)15:10-17:00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1F01演講廳 主講:顏鴻森教授(成功大學機械系教授) 「鎖」除了武林高手過招時,各式鎖鏈武器外。「鎖」也是古時押送犯人的「鋃鐺」等外,本次演講你會聽到: 探究「古鎖」文化的迷人之處。 探究「鎖」的博物學知識。 原來文字的作用不只是對話,還是多變的「鎖匠」。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活動為執行藍染工藝手作推廣與實踐而設,並在過往調查與展覽,以及瞭解地方產業特色後,繼而回歸生活現實面向,與三峽在地團體合作,延請業師帶領本校師生暨地方社區民眾,實際體驗藍染藝術之美。 (繼續閱讀…)
Read More時代風景——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十九世紀臺灣正式開埠前後,遠渡重洋來到「福爾摩沙」的外邦人士,始終不絕於途。其中,來自英國的自然學者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wood,1826-1908),及英國皇家海軍軍醫克里(Edward H. Cree,1814-1901),在以文字紀錄他們探索臺灣的行腳之餘,也各自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一張張的彩圖。 (繼續閱讀…)
Read More11月4日、5日,本校歷史學系與日本一般財團法人霞山會,假公共事務學院一樓會議廳共同主辦「東亞近現代史中的變遷、對抗、融合—歷史、教育、產業、經濟的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日、韓、臺等三國共50位學者齊聚一堂,以跨國境及跨領域的視角,探討戰前、戰後東亞歷史發展過程中,在區域間知識、制度、技術、人材的流動下,所產生的變遷、對抗及融和的連鎖及互動關係。本場會議採取實體及同步視訊的方式辦理,兩天會議總共吸引實際來場及線上聆聽者共計170人次參加,為疫情以來難得的盛況。 (繼續閱讀…)
Read More(活動延期)2021元旦「鳶峰走讀──海山大觀」 由於近日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變種病毒(B1.1.7)疫情嚴峻,加上氣象預報警告跨年與元旦當日,將會有15年來最低溫的寒流來襲。為避免群聚感染,以及考量參加者的身體健康,籌辦團隊決定將活動延後至四月底。待鳶山最美的油桐花季節來臨,再邀請大家一同遊賞三峽! 2021年元旦當日,三峽區公所仍會在三峽祖師廟前廣場舉行升旗典禮,備有精美禮品相贈,歡迎大家自由前往參加。 (繼續閱讀…)
Read More「藍染種子教師營」錄取名單如下方連結所示,敬請錄取人員於2020年7月22日(三)16時前至郵局劃撥繳費1015元,如未準時繳費將依續遞補。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校作為海山地區重要的高等學府,於2015年5月設置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專責地方文史資料的徵集保存、教育推廣與學術研究等事務,並進行各項教育文化及研究發展事務的聯繫、整合與推動,提供校內、外各教學研究單位、師生與地方文史團體相互交流的平臺。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