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成果】社區GIS工作坊成果圓滿落幕
109學年度起,歷史學系蔡龍保老師與日本慶應大學文學部日本史學專攻前田廉孝教授合作,達成交流互訪協議,以此為基礎開設「國際學術專題交流與實踐課程(一)、(二)」。每年雙方商定同為東亞國家所面臨的共同課題,各自嚴謹地訓練學生之後,以英文進行深入的學生論壇交流。課程除了歷史系蔡龍保老師、山口智哉老師進行專題報告的訓練,語言中心詹琤琦老師支援英文簡報技巧、觀光英文導覽的專業訓練。本課程配合深耕分項計畫,感謝校方與國際處、人文學院的諸多協助。 (繼續閱讀…)
Read More三鶯地區因山林產業發達,清末以來即聚集大量人口來此謀生,形成著名的三角湧老街聚落。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三峽清水祖師誕辰,廟埕上舉辦盛大的賽神豬祭典民俗活動,值年姓氏的頭家爐主會輪流殺豬公宴客,聘請合意的總舖師,烹煮最具在地口味的手路菜,招待親友以表誠意。「呷豬公肉」成為三鶯地區的飲食文化特色,也是聯繫親友情誼的重要活動。 (繼續閱讀…)
Read More自2016年起,本中心接手籌辦第五場「三峽走路節」活動,以徒步方式探訪三峽河流域,沿途解說參訪溪畔景觀、人文地景及產業發展,帶領民眾關心流域水資源與環境保護,也與當地社區居民共同祝賀三峽老街百年慶。 2017年度,搭配搭配「海山大觀」古地圖概念與地方大事──三鶯二橋開通,持續辦理三鶯走路節系列活動。希望透過帶領民眾走入歷史現場,結合在地故事、產業特色、學校教育、人文地景的深度導覽,重現城鄉發展的在地記憶。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大眾史學工作坊——數位影視時代大眾史學的教與學 因應數位人文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以來,各大學紛紛將影像紀錄或GIS等數位媒材納入教學之一環。為使校際之間的課程有更多的對話,海山學研究中心特別規劃辦理跨校的大眾史學工作坊,就影像紀錄及數位媒材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進行交流,並進行學生紀錄片作品的評選競賽。 (繼續閱讀…)
Read More馬上就要過年了,本校中文系配合海山學研究中心與人文學院的USR大學在地實踐計畫,於今年再度舉辦「迎春法書納福年」活動,邀請書法名家蒞校現場揮毫,並於現場提供筆墨紙硯,由中文系主任朱孟庭親自指導民眾書寫,歡迎所有民眾2018年2月1日下午到臺北大學校園同樂,提早感受年節氣氛。 (繼續閱讀…)
Read More時代風景——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十九世紀臺灣正式開埠前後,遠渡重洋來到「福爾摩沙」的外邦人士,始終不絕於途。其中,來自英國的自然學者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wood,1826-1908),及英國皇家海軍軍醫克里(Edward H. Cree,1814-1901),在以文字紀錄他們探索臺灣的行腳之餘,也各自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一張張的彩圖。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1封茶雅集暨茶席體驗 為慶祝三峽區農會成立120周年暨臺北大學城社區20周年,特地由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海山學研究中心、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三峽區農會、祥興茶行、天芳茶行、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等單位共同舉辦「2021封茶雅集暨茶席體驗」。 會場茶席使用三峽特有清心柑仔茶葉製成的米其林三星碧螺春、白茶、蜜香紅茶,搭配8位茶藝師侍茶,顧承穎老師編製春三峽.茶之歌。現場還有陶瓷茶具展覽、精緻的在地茶點。品茶時,有搭配恰到好處的音樂合奏,泛音弦樂團更以優雅弦樂入茶,將彼此的祝福與團聚,共同封入茶倉。 (繼續閱讀…)
Read More「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文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開始報名 王世慶先生(1928-2011)為海內外知名的臺灣史學家,亦為海山學研究的先驅,其治學嚴謹,在臺灣文獻研究(包括古契文書、族譜、檔案、方志等)以及臺灣區域史、社會史、宗教史、族群史、經濟史、水利史等領域建樹良多,另曾於1960、70年代起協助美國人類學者武雅士(Arthur P. Wolf)、邵式柏(John R. Shepherd)等人於海山地區從事田野調研並完成重要著作,深獲學界景仰。 (繼續閱讀…)
Read More「藍染種子教師營」錄取名單如下方連結所示,敬請錄取人員於2020年7月22日(三)16時前至郵局劃撥繳費1015元,如未準時繳費將依續遞補。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