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時代風景——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時代風景——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十九世紀臺灣正式開埠前後,遠渡重洋來到「福爾摩沙」的外邦人士,始終不絕於途。其中,來自英國的自然學者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wood,1826-1908),及英國皇家海軍軍醫克里(Edward H. Cree,1814-1901),在以文字紀錄他們探索臺灣的行腳之餘,也各自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一張張的彩圖。
1895年日本統領臺灣後,隨著「內臺航路」的開闢,及島內交通建設日趨步上軌道,來自東瀛的訪客亦接踵而至。這當中,也有不少畫家陸續造訪臺灣,透過畫筆的揮灑,將南國的風土記憶,一一留存在畫紙上。
日籍畫家石川寅治(1875-1964),在1910-1920年代之間,有多次訪問臺灣的紀錄,除了旅行寫生之外,也數度接受官方委託繪製壁畫或奉贊畫。而石川於1917年首度來臺旅行寫生時所留下的作品,很可能是現存日治時期年代最早、且依然可見的油繪臺灣創作。
南薰造(1883-1950)則是在1930年秋季,受邀來臺擔任官辦美展「臺灣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審查員。在臺停留一個月餘的期間,他也到各地旅行寫生,因而留下不少相關作品。
石川寅治與南薰造的臺灣旅行,除了繪畫創作之外,也各自以遊記或日記等文字紀錄,寫下了兩人對於旅行所見,及南國風土人情的親身感受。後人可從字裡行間,對照其作品,體會兩位畫伯當年的遊蹤與繪畫心境。
兩位畫伯對於臺灣畫壇的影響,並不僅止於此。身兼美術教育者的石川寅治與南薰造,日後分別在「太平洋美術學校」及「東京美術學校」任教時,指導過楊造化(1916-2007)、廖德政(1920-2015)等臺籍學生,對這兩位臺籍西畫家的畫業養成過程,必然產生一定的正向作用。
李梅樹(1902-1983)亦曾在1933年春、就讀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第四學年之際,參加了由美校舉辦、南薰造率隊的「奈良京都古美術實地見學旅行」。此行令李梅樹大開眼界,也對他在戰後擔綱故鄉三峽祖師廟重建計畫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日治時期的臺籍西畫家,此階段紛紛透過留學或旅行,拓展自身視野,攜著畫筆,逐步走向世界。
1927年,仍在京都「關西美術學院」洋畫科就讀的楊三郎(1907-1995),利用暑假自日本赴滿洲哈爾濱寫生;1928年,水彩畫家陳英聲(1898-1961)也借道日本,前往滿州與朝鮮進行寫生之旅。二者咸信是臺灣畫家赴滿州及朝鮮旅行寫生的先驅。
也在同一時間(1928年),18歲的青年畫家陳清汾(1910-1987),跟隨其師有島生馬(1882-1974)前往歐洲遊學,成為第一位留法研習藝術的臺灣人,稍後也成為第一位作品入選法國沙龍的臺籍畫家。
無論是就地取材或遊走異域,彼時的繪者,有如是以畫筆寫歷史,為時代風景刻劃面容。他們的作品,牽絆著過往,跨越時空的藩籬,留下歷史的見證,也體現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的時代氛圍與色彩。
2022「梅樹月」展覽,邀集了19世紀來臺旅行的英國探險者柯靈烏、克里,日治時期先後到訪臺灣的日籍洋畫家石川寅治、南薰造,及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英聲、李梅樹、楊三郎、陳清汾、楊造化、廖德政的相關作品,欲呈現作者各自透過本身的藝術語彙,描繪在地觀察或跨域行旅所見的傑作。
日籍和臺籍畫家們的作品,將以「旅人的視野——近代畫家的風景謳歌」主題展覽呈現。
英籍的柯靈烏、克里手繪的臺灣風土彩圖,則以「探險家的寫生簿——十九世紀臺灣風貌」子題特展形式展現。
此外,國立臺北大學校園「北大草原」上,亦有「戶外美術館」同步登場,以「大地的彩顏——調色盤裡的風土民情」單元,展示南薰造、楊三郎與李梅樹等畫家的相關作品。
今年的邀展對象,有不少是國人較為陌生的名字。然而,他們的作品,可說皆是這座島嶼在過往時空裡,從土壤裡長出來的美術花蕊。期待藉由本展覽,重新認識這塊土地所孕育的藝術之美。
囿於covid-19疫情不歇,跨國借展更顯困難重重,所幸在各方協助之下,本屆的參展作品中,仍有不少珍稀作品的重現。
不可諱言的,外來者不免會帶有帝國視角或殖民觀點。但這也是時代嬗遞下,無可迴避的歷史樣態。事實上,臺灣本土的歷史脈動,原本即是先來或後到者與本地住民不斷衝突與融合的歷程。
歷史的篇章,由顏彩譜成。這些作品,不只是旅人的畫跡,繪者的紀錄,也是風土的寫照,時代的映影;既是臺灣近代發展史上,視覺藝術的碩果,更是多元光譜投射下的歷史紋理。
期待透過本展覽,讓觀者得以跟隨前人的足跡,穿越時空,放眼世界,進而回顧自身立足的土地上,久經遺忘甚或已不復存在的地域風光與人文風貌,重溫旅人與畫家們留給後人的歷史想望與文化啟迪。
-
展期|2022 04/23-06/05 (週二~週日10:00~17:00開館,最後入館時間16:30,每週一休館)
參展|[英國] 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wood).克里(Edward H. Cree)
[日本] 石川寅治.南薰造
[臺灣] 陳英聲.李梅樹.楊三郎.陳清汾.楊造化.廖德政
展點│李梅樹紀念館
主題|[1] 旅人的視野——近代畫家的風景謳歌
主題|[2] 探險家的寫生簿——十九世紀臺灣風貌
展點│國立臺北大學(北大草原)
主題|大地的彩顏——調色盤裡的風土民情
主辦|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國立臺北大學
指導|文化部/教育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協力|National Maritime Museum/Peabody Essex Museum/日本高知縣台灣聯絡辦事處/佐野博三/香美市立美術館/高知県立美術館/渋谷区立松濤美術館/広島県立美術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呂雲麟紀念美術館/周天龍/秋惠文庫/高雄市立美術館/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順益台灣美術館/鈴木惠可/新北市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潘仲良/賴仁淵/顏娟英(依國別及筆劃排序)
贊助|天美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三峽區長福平面停車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