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成果】《漢學研究通訊》〈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出刊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洪健榮、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42卷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3.5),頁42-46。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洪健榮、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42卷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3.5),頁42-46。
本中心為落實工作目標與宗旨,並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典藏文史資料,中心辦公室搬遷至人文學院5F01空間,現正進行典藏與歸納事宜。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活動為執行藍染工藝手作推廣與實踐而設,並在過往調查與展覽,以及瞭解地方產業特色後,繼而回歸生活現實面向,與三峽在地團體合作,延請業師帶領本校師生暨地方社區民眾,實際體驗藍染藝術之美。 (繼續閱讀…)
Read More新北市升格直轄市將滿十年,為發揚新北地方學,同時展現研究能量,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於3月8日至9日與新北市立圖書館合辦「《臺北州檔案》與文書運用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臺灣、日本、韓國、香港等東亞學者輪流發表專題論文,相互分享彼此研究成果,並共商史料活化應用與後續數位檔案加值等議題。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大眾史學工作坊——數位影視時代大眾史學的教與學 因應數位人文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以來,各大學紛紛將影像紀錄或GIS等數位媒材納入教學之一環。為使校際之間的課程有更多的對話,海山學研究中心特別規劃辦理跨校的大眾史學工作坊,就影像紀錄及數位媒材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進行交流,並進行學生紀錄片作品的評選競賽。 (繼續閱讀…)
Read More海山學文物展覽館─數位人文擴充案期末成果發表 本中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歷史文物、文獻典藏與教育推廣等目標,於2016年8月獲得教育部「大學以社教機構為基地之數位人文計畫」補助,並與海山地區內的重要社教機構──國立臺灣圖書館展開首次合作。 (繼續閱讀…)
Read More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自1991年成立以來,舉凡史料徵集、書籍出版,以及舉辦研習活動,目的皆在呼籲重視本土文化,使台灣歷史能真正的回歸土地與人民。巡迴全國各縣市,以各地民俗、人文、史蹟為主題,建構台灣主體的新史觀,為新一代歷史文化播種的歷史教育活動——「新台灣史研習營」,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於2000年誕生。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1淡水河流域文資調研、區域探索與社會實踐 🎯邀請社區民眾、校外人士、校內師生共同參與學習,請自由加入下列講座、活動 #活動可能需要事先報名,再請來電詢問 (繼續閱讀…)
Read More「USR-Hub種子型計畫個案3:三鶯城市文化的調研與新詮」計畫徵才公告 (繼續閱讀…)
Read More蔣渭水醫師在1920年代,可謂是臺灣文化運動的先驅、民主運動的導師,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工友總聯盟等社會運動團體,引領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壓迫,開啟臺人自覺,創造了文化光輝、民族意識昂揚的年代。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