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成果】《漢學研究通訊》〈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出刊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洪健榮、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42卷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3.5),頁42-46。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洪健榮、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42卷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3.5),頁42-46。
【活動延期】《物換星移音猶在: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與嘉義美術館的故事》北部首映暨座談會 因應疫情,活動延期辦理。 說到林百貨這個臺南著名的景點,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你知道嗎?其實林百貨和臺北松菸也有關係哦。這一北一南,一間百貨一座工廠,看似八竿子打不著,能有什麼關係呢?正是建築!它們都是日籍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的作品。 梅澤捨次郎1911年工手學校建築科畢業之後來臺工作,並在臺灣駐留一生。他留下許多著名的古蹟建築,現今的松菸文創、臺大法學院、新竹專賣局、臺中教育大學、嘉義美術館、臺南美術館一館及林百貨等,皆出自其手。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大眾史學工作坊——數位影視時代大眾史學的教與學 因應數位人文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以來,各大學紛紛將影像紀錄或GIS等數位媒材納入教學之一環。為使校際之間的課程有更多的對話,海山學研究中心特別規劃辦理跨校的大眾史學工作坊,就影像紀錄及數位媒材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進行交流,並進行學生紀錄片作品的評選競賽。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文化剖理系講座:為臺灣均衡發展開藥方——地方創生案例分享 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臺灣 25 至 49 歲的青壯年人口有 869.3 萬人,近四分之三分布在六都。當人口湧向都市,區域發展不均日趨嚴重,地方該如何善用優勢,用人結合文化、土地、產業及景觀,找出產業的DNA,為故鄉尋得永續發展的振興解方呢? (繼續閱讀…)
Read More【活動】藍染種子教師營 本中心為執行教育部USR計畫,與國立臺北大學民藝所合辦工作坊「藍染種子教師營」,本營隊以發揚藍染工藝,培養藍染種子教師為目的。 活動目的期望所有關注藍染發展 的朋友們以及教學工作者踴躍報名。本活動一律網上登錄報名,報名資訊請見國立臺北大學、 人文學院、 海山學研究中心及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首頁,報名後經初選並完成繳費後始為錄取。 報名時間:109年6月20日8時至7月10日為止。 報名對象:關注藍染發展朋友們以及教學工作者。 報名名額:共30人(本次活動必須全程參與) 報名費用:1015元(經初選後寄送錄取通知信後繳費) ※提醒※ ➽ 報名方法 一律網上登錄報名資訊請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 海山學研究中心(含臉書專頁)及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首頁 ➽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KwolD ※報名:6月20日,8時開始報名
Read More海山學研究中心、通識教育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與歷史學系於2016年11月25日至26日舉辦「秩序、治理、產業—─近代東亞政經發展脈絡的再檢視」國際學術工作坊,歷經兩天各場次的熱烈討論,活動圓滿成功。 (繼續閱讀…)
Read More千呼萬喚,2023三峽綠茶季系列活動「以茶入食」再加場!今天我們邀請到在地商家「Yukimasa 。一碗幸福好滋味」,一同將三峽特有種「青心柑仔」製成的碧螺春綠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2023年6月17日(六)下午兩點在本校USR-HU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體驗手作幸福嫩仙草及青柑綠奶漂浮!❤️ (繼續閱讀…)
Read More你,錯過了探索海山地區的「北大走路節」嗎? 你,還想繼續深入知道海山地區的在地故事嗎? 那麼,就來報名吧!!! 這一次,我們推出了進階版的「三鶯走路節」活動,本中心自2016年起,每年持續辦理。今年,本中心以「1013忠義傳世打鐵坑」為題,將帶領本校師生、在地鄉親朋友們,一同尋訪海山地區的特色景點。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中心秉持「從海山出發,立足大臺北,放眼北臺灣,展望全世界」之宗旨,致力於在地與跨界國際研究,2017年12月1日(五)至2日(六)於本校三峽校區人文學院舉行「地方文書與近代東亞殖民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繼續閱讀…)
Read More【文化剖理系第三彈:國光劇團品牌之產製行銷策略】 時間:2020年12月15日(二)13:10〜15:00 地點:臺北大學人文學院11F01 更改為人文學院1F01國際會議廳 主講:張育華女士(國光劇團團長) 張育華團長接掌國光劇團後,以「文化品牌」為經營目標,鏈結合作資源,推動人才育成計劃,發展戲曲「行銷、傳播、管理」的經營策略,以促進戲曲觀眾的多元化。建立「國光品牌學」,使國光劇團並不只是一個京劇的劇團而已,更是一個可以代表京與戲曲文化的品牌。 國光劇團如何從國家編制的公家單位,蛻變成代表京劇與戲曲的「文化品牌」呢? 張育華團長對於「國光劇團」這個品牌,有什麼永讀經營的想法呢? 這場演講中團長會為我們解答: #國光劇團是如何成為一個文化品牌 #建立之後的經營與行銷策略 讓我們跟著張育華女士與國光劇團,來一探「品牌文化」吧!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海山學研究中心、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指導單位:教育部、USR萌芽型計畫 #USR #文化剖理系 #文化政策 #文化創意產業
Read More「藍染種子教師營」錄取名單如下方連結所示,敬請錄取人員於2020年7月22日(三)16時前至郵局劃撥繳費1015元,如未準時繳費將依續遞補。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