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成果】《漢學研究通訊》〈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出刊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洪健榮、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42卷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3.5),頁42-46。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洪健榮、林佩欣,〈「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42卷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3.5),頁42-46。
臺灣開始以官方力量機械化開採煤礦,最早可以追溯到1876年。迄今一百二十餘年的時光,煤礦仍是重要的能源。煤礦在臺灣的民生經濟、地景、藝術、交通及社會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對常民記憶及文化底蘊殊具意義。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文化剖理系講座:為臺灣均衡發展開藥方——地方創生案例分享 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臺灣 25 至 49 歲的青壯年人口有 869.3 萬人,近四分之三分布在六都。當人口湧向都市,區域發展不均日趨嚴重,地方該如何善用優勢,用人結合文化、土地、產業及景觀,找出產業的DNA,為故鄉尋得永續發展的振興解方呢? (繼續閱讀…)
Read More【活動延期】《物換星移音猶在: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與嘉義美術館的故事》北部首映暨座談會 因應疫情,活動延期辦理。 說到林百貨這個臺南著名的景點,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你知道嗎?其實林百貨和臺北松菸也有關係哦。這一北一南,一間百貨一座工廠,看似八竿子打不著,能有什麼關係呢?正是建築!它們都是日籍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的作品。 梅澤捨次郎1911年工手學校建築科畢業之後來臺工作,並在臺灣駐留一生。他留下許多著名的古蹟建築,現今的松菸文創、臺大法學院、新竹專賣局、臺中教育大學、嘉義美術館、臺南美術館一館及林百貨等,皆出自其手。 (繼續閱讀…)
Read More王世慶先生(1928-2011)為海內外知名的臺灣史學者,在臺灣區域史、社會史、宗教史、族群史、經濟史、水利史及臺灣文獻研究(古契文書、族譜、檔案、方志等)等領域建樹良多。王先生曾經於1960、70年代起協助美國人類學者武雅士(Arthur P. Wolf)、邵式柏(John R. Shepherd)等人於海山地區從事田野調研,開啟海山地區以學術鏈結國際的起點,亦是第一位以「海山地區」進行區域研究的學者,可說是海山學研究的先驅。 (繼續閱讀…)
Read More計畫名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 徵求人員:計畫博士後研究人員1名 聯絡人:李助理,聯絡電話:02-8674-1111#66506 (繼續閱讀…)
Read More8月8日下午,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吳文龍博士帶領龍埔國小等鄰近中小學師生一行十三人,蒞臨海山學研究中心,並參訪位於圖書館六樓的海山學文物展覽館。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4年7月4日至6日,「2024第17屆PASCAL國際會議暨國際高等教育改革網絡聯合會議」(17th PASC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HER) Network, 2024)在福華文教國際會館與臺北市立大學隆重登場。 (繼續閱讀…)
Read More千呼萬喚,2023三峽綠茶季系列活動「以茶入食」再加場!今天我們邀請到在地商家「Yukimasa 。一碗幸福好滋味」,一同將三峽特有種「青心柑仔」製成的碧螺春綠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2023年6月17日(六)下午兩點在本校USR-HU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體驗手作幸福嫩仙草及青柑綠奶漂浮!❤️ (繼續閱讀…)
Read More蔣渭水醫師在1920年代,可謂是臺灣文化運動的先驅、民主運動的導師,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工友總聯盟等社會運動團體,引領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壓迫,開啟臺人自覺,創造了文化光輝、民族意識昂揚的年代。 (繼續閱讀…)
Read More壹、活動緣起 今年是第八年舉辦「大三鶯走路節」,路線自古稱海山口至新莊街所在地,拜訪新莊廟街,回首繁華歲月,並連結文化地景與商店街,一同在新莊老街歡聚遊賞。然後走過橫虹亮麗的新月橋,沿溪畔走回三峽。沿途可見早期大嵙崁溪產業、沿河聚落及河岸溼地景觀,歡迎參加。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