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三鶯走路節 旅讀龜崙暢鶯歌」導覽手冊大公開
我們有多少沒有慢下腳步,回首看看那印在泥土上的紮實腳印了?我們有多久沒有細細觀賞路過的幕幕風情?
慢慢走才會有好風景,試著用走路來放慢你的生活節奏,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2023大三鶯走路節 旅讀龜崙暢鶯歌」就在明天!2023年10月14日(六)8:00,臺北大學校門口前,我們相約齊步走!!👫
我們有多少沒有慢下腳步,回首看看那印在泥土上的紮實腳印了?我們有多久沒有細細觀賞路過的幕幕風情?
慢慢走才會有好風景,試著用走路來放慢你的生活節奏,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2023大三鶯走路節 旅讀龜崙暢鶯歌」就在明天!2023年10月14日(六)8:00,臺北大學校門口前,我們相約齊步走!!👫
2021封茶雅集暨茶席體驗 為慶祝三峽區農會成立120周年暨臺北大學城社區20周年,特地由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海山學研究中心、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三峽區農會、祥興茶行、天芳茶行、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等單位共同舉辦「2021封茶雅集暨茶席體驗」。 會場茶席使用三峽特有清心柑仔茶葉製成的米其林三星碧螺春、白茶、蜜香紅茶,搭配8位茶藝師侍茶,顧承穎老師編製春三峽.茶之歌。現場還有陶瓷茶具展覽、精緻的在地茶點。品茶時,有搭配恰到好處的音樂合奏,泛音弦樂團更以優雅弦樂入茶,將彼此的祝福與團聚,共同封入茶倉。 (繼續閱讀…)
Read More劉清港,三峽國寶畫家──李梅樹教授的大哥,為什麼李梅樹教授的求學與人生因為大哥劉清港而改變,李梅樹教授何以成為現在耳熟能詳的臺灣重要藝術家,更與劉清港醫師密不可分。 身為李梅樹教授大哥同時又是三峽第一位公醫的劉清港醫師返回三峽後,為三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繼續閱讀…)
Read More三峽在地茶產業創生線上論壇,昨天在各位茶農、茶商、在地商家、教育機構、農會、新北市農業局、新北市政府事務局客家文化園區等單位共同參與圓滿結束。 (繼續閱讀…)
Read More葉錦坤先生(1905-1974),王先生三姊王鑾的丈夫。根據日治時期台北師範學校學籍資料,老家位於「桃園廳竹北二堡十六張庄」,1920年實施州制後改為「新竹州新竹郡關西庄十六張」(今新竹縣關西鎮東光里)。大正8年(1919)3月,畢業於「咸菜硼公學校」(今新竹縣關西國小)。 1920年,葉錦坤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就讀預科,翌年升本科,直到大正14年(1925)肄業。同年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東京「日本大學」專門部,1928年家庭因素休學。 (繼續閱讀…)
Read More為拓展本校師生之國際視野,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公共事務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國際事務處、秘書室、總務處、圖書館等單位)與美國在台協會合辦「真朋友、真進展」演講、「留學美國大哉問」問答,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中心自2015年組成跨國研究團隊進行《臺北州檔案》解題與關鍵字研究,至今3年。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可謂本研究團隊近三年研究成果之展現。《臺北州檔案》現典藏於新北市立圖書館,為日治時期基層的地方行政單位檔案。 (繼續閱讀…)
Read More新北市升格直轄市將滿十年,為發揚新北地方學,同時展現研究能量,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於3月8日至9日與新北市立圖書館合辦「《臺北州檔案》與文書運用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臺灣、日本、韓國、香港等東亞學者輪流發表專題論文,相互分享彼此研究成果,並共商史料活化應用與後續數位檔案加值等議題。 (繼續閱讀…)
Read More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於1921年10月17日,是日治時期臺灣殖民統治體制下重要的臺灣人文化團體,協會成員從都市到鄉村,深入基層進行各種文化啟蒙運動,對啟迪臺灣民智產生巨大作用,開創了臺灣史上前所未有的「自覺的年代」。 (繼續閱讀…)
Read More馬上就要過年了,本校中文系配合海山學研究中心與人文學院的USR大學在地實踐計畫,於今年再度舉辦「迎春法書納福年」活動,邀請書法名家蒞校現場揮毫,並於現場提供筆墨紙硯,由中文系主任朱孟庭親自指導民眾書寫,歡迎所有民眾2018年2月1日下午到臺北大學校園同樂,提早感受年節氣氛。 (繼續閱讀…)
Read More張士箱(1673-1741),泉州晉江人,康熙年間渡臺,是鑑湖張氏開臺祖(第24世)。張士箱有四子,方高、方升、方遠、方大。張氏家族早期主要在今雲林縣一帶從事拓墾,乾隆年間張方大(1715-1764)北上海山莊,與吳洛、馬詔文合組「張吳文」墾號,後來獨立戶名「張必榮」,必榮公館即今樹林區樹人里「士箱幼兒園」、「張方大紀念堂」所在地。王先生與張家的來往,主要是第31世的張福壽、張福祿兄弟。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