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2017三鶯走路節
1.路程約10公里,全程以徒步方式進行,報名請考量自身身體狀況,除非遭遇大雨,否則活動仍將如期舉行。(若因天候因素改期時,於三天前上午9:00於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網站、三鶯走路節網站、我是三峽人粉絲頁發布訊息通知。)
2.必備物品:請著輕便服裝、軟底鞋、遮陽帽、簡易雨具,飲用水、個人午餐、個人藥品、小點心等。
[活動聯絡人]
張先生0936-194299
林先生0922-328783
1.路程約10公里,全程以徒步方式進行,報名請考量自身身體狀況,除非遭遇大雨,否則活動仍將如期舉行。(若因天候因素改期時,於三天前上午9:00於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網站、三鶯走路節網站、我是三峽人粉絲頁發布訊息通知。)
2.必備物品:請著輕便服裝、軟底鞋、遮陽帽、簡易雨具,飲用水、個人午餐、個人藥品、小點心等。
[活動聯絡人]
張先生0936-194299
林先生0922-328783
海山學研究中心、通識教育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與歷史學系於2016年11月25日至26日舉辦「秩序、治理、產業—─近代東亞政經發展脈絡的再檢視」國際學術工作坊,歷經兩天各場次的熱烈討論,活動圓滿成功。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中心通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第二期(109-111年)計畫,以「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為題,並以三峽老街區為主要實踐場域,擴及海山地區等區域景點。 (繼續閱讀…)
Read More劉清港,三峽國寶畫家──李梅樹教授的大哥,為什麼李梅樹教授的求學與人生因為大哥劉清港而改變,李梅樹教授何以成為現在耳熟能詳的臺灣重要藝術家,更與劉清港醫師密不可分。 身為李梅樹教授大哥同時又是三峽第一位公醫的劉清港醫師返回三峽後,為三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繼續閱讀…)
Read More《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講座 我們如何理解1960年代臺灣這塊土地?閩南人與客家人的村落又有怎麼樣不同的生活方式?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校歷史學系自2013年起,為配合學校總圖書館暨校史館成立,邀請校友與資深教職人員口述「記憶中的臺北大學」,完成了「鳶飛三角湧」的校史系列共計25部的紀錄片,在當年度的校慶中頗獲佳評。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校作為海山地區重要的高等學府,於2015年5月設置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專責地方文史資料的徵集保存、教育推廣與學術研究等事務,並進行各項教育文化及研究發展事務的聯繫、整合與推動,提供校內、外各教學研究單位、師生與地方文史團體相互交流的平臺。 (繼續閱讀…)
Read More計畫名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 徵求人員:計畫博士後研究人員1名 聯絡人:李助理,聯絡電話:02-8674-1111#66506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三峽綠茶季:永續城市好樂活 新北市三峽區山巒環繞,雲霧濛密,加上氣候涼爽,土質良好,是得天獨厚的茶葉產區,從清朝開始製茶歷史已經超過200年。 (繼續閱讀…)
Read More2022文化剖理系講座:為臺灣均衡發展開藥方——地方創生案例分享 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臺灣 25 至 49 歲的青壯年人口有 869.3 萬人,近四分之三分布在六都。當人口湧向都市,區域發展不均日趨嚴重,地方該如何善用優勢,用人結合文化、土地、產業及景觀,找出產業的DNA,為故鄉尋得永續發展的振興解方呢? (繼續閱讀…)
Read More本中心秉持「從海山出發,立足大臺北,放眼北臺灣,展望全世界」之宗旨,致力於在地與跨界國際研究,2017年12月1日(五)至2日(六)於本校三峽校區人文學院舉行「地方文書與近代東亞殖民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繼續閱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