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社會責任 USR

  國立臺北大學位於新北市三峽區,緊鄰大漢溪左岸鶯歌區。三鶯地區位於新北市西南邊陲地帶,以大漢溪為界,東西對望,分別與新北市樹林區、新店區、烏來區以及桃園市龜山區、大溪區等地接壤,原是清代至日治時期「海山」地區的核心重鎮,蘊含豐富歷史文化底蘊,並見證北臺灣淡水河流域的發展。

  本中心自2017年起,配合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USR」)計畫,以三峽老街區(含民權老街、長福巖祖師廟、李梅樹紀念館、歷史文物館等)為核心,逐步拓及周邊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永和等海山地區範圍的實踐場域。位於新北市西南端的三鶯地區,相較於其他都會區域逐漸成為邊陲地帶,在時代變遷的洪流裡沒落;然而,圍繞著臺北大學的「北大特區」吸引大量人口入住,連帶也衍生若干區域議題:
(一)人口的移入與社區不均質的發展
(二)傳統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消蝕
(三)傳統產業沒落式微的困境
(四)地方文化與學校教學之間的疏離

  為解決上述區域議題,2020年初,本中心與人文學院合組計畫團隊通過教育部USR萌芽型計畫,執行期程為2020年至2022年,以「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為計畫主題,執行下列子計畫:
(一)文化導覽培力機制的建置與落實
(二)田調記錄與文化資產的活化與推展
(三)地方特色產業的蛻變與再生

  為了消弭校園圍牆所帶來的空間隔閡,本中心亦邀請地方人士共同參與。海山地區中等學校為因應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校本課程的需求,紛紛來訪本中心,亦期待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能扮演溝通平臺的角色。本中心為解決上述若干區域問題與因應中學校端需求,規劃於海山地區各高中學校範圍內進行田野踏查與記錄等相關課程,由本中心與各高中學校共同主辦,帶領大學端與高中端的學生進行共學與交流,以便進行研究成果轉譯為教學教材,並邀集鄰近高中教師參與本計畫,以活絡教學資源的整合,逐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近期成果
(1)永續獎:

  由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主辦的「2021年第14屆TCSA臺灣永續獎」於11月17日頒獎,本校獲得「永續報告書」大學組白金獎與「臺灣永續大學」績優獎雙項肯定。今年共有39所大專校院參與,經過跨界評審團評選後,共有8所學校獲頒「臺灣永續大學」典範獎或績優獎。
  因應氣候變遷、全球致力碳中和目標的趨勢,臺灣與國際同步,推動「2050碳中和」目標,也持續推動各項政策,期望串聯政府單位、立法部門、各企業以及社會大眾的力量,透過運用低碳能源、植樹造林等節能減碳方式,讓碳排放量正負抵銷,一起邁向淨零新未來,實踐非核與減煤理想。
  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國際重視永續發展的趨勢,本校近年積極致力於永續發展。除原有永續領域相關教學單位與研究中心外,並於2020年正式成立校級永續發展委員會,從校務治理層面統合永續發展相關行動作為,並將4至5月訂為學校「永續月」,深化師生和社區民眾知能。
  另一方面,臺北大學開全臺大專院校首例,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期許全校行政與教學單位皆能回應永續目標,展現在健全大學治理、發揮社會影響力並落實環境永續,進而接軌國際的決心,讓臺北大學成為能引領社會同行的永續大學。

(2)新北農創聯盟:

  透新北市政府首創以農業為基礎推動地方創生,今年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海洋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醒吾科技大學、東南科技大學8所與地方合作、推動USR計畫的大專院校合作,藉由跨域導入設計及業界資源,共同推動地方特色產業鏈。
  上述推動成果及農業跨域創生產品,於11月12日至13日在板橋車站2樓環球購物中心廣場辦理之「下一站,新北農創站」農業創生成果展暨展售市集精采呈現,展出農業創生跨域共創產品,販售限定農創好物。市長侯友宜親臨開幕式現場,邀請各界「逗陣」逛展選好物,並頒發感謝狀表達對此8所大學的協助,並與學校攜手組成「農業創生大學聯盟」。
  整體合作模式採取「先創通路再開農路」的理念,由輔導生產開始,逐步打造區域經濟,與在地團隊合作發展事業及產業,透過與大學端團隊合作,導入學術力量,推動地區既有產業鏈,活絡地方經濟,藉由產業串連達到農業創生,各地在地特色以及獨特魅力得以被呈現,同時也透過新增的工作機會促成青年返鄉或移居的契機。另一方面,在地團隊與企業或學校合作,企業亦可實踐永續投資策略,學生可發揮年輕創意,協助青年的創業工作沒有後顧之憂,讓新北市成為最有活力的青年創業基地。

(3)全球學習節:

  本中心成立宗旨之一即在於推動海山地區的地方學研究與保存地方文史資料,於2020年執行國立臺北大學「劉清港醫師(1885-1930)與三峽地方社會」特色領域個別型計畫,產出一部「清梅杏緬——三峽公醫劉清港」紀錄片,記錄李梅樹兄長、亦為三峽第一位臺籍公醫的劉清港醫師的故事。同年11月8日,在與臺北市大同社區大學的共同規劃下,此紀錄片於「2021全球學習節」國際教學平臺公開首映。
  劉清港醫師為三峽在地國寶畫家李梅樹的兄長,也是支持李梅樹出國修習美術的幕後推手。為充實紀錄片內容,本校歷史學系碩士生葉泓緯及中心前研究助理李岫珊,先爬梳解讀與劉清港醫師相關的既存文獻史料及文物,並以李梅樹三位公子、臺灣醫療史研究者陳力航老師為對象,進行口述訪談與影像拍攝。紀錄片分為三個部分,其一為劉清港醫師的成長過程和求學經歷;其二為劉清港與李梅樹之間的兄弟情誼;其三為李梅樹三位公子三十年來致力於保存劉清港文物,闡述李梅樹對藝術貢獻的心路歷程以及各自對館內珍貴文物的期望。
本片導演葉泓緯表示:「這部紀錄片描述的不只是劉清港醫師的故事,更見證三峽百年來的變遷與發展。」葉泓緯與李家三位公子結識多年,自其身上看見從劉清港醫師、李梅樹教授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無私情感,深入認識其在醫療、政治、藝術、文化與教育面向的奉獻,因此希望透過紀錄片的公開,讓國際社會認識三峽的在地故事。」
  終生學習是國家競爭力的表徵,在21世紀是廣泛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的焦點,目前全球已有一千座以上的城市加入其終身學習的陣容。全球學習節(Global Learning Festival)係自科學與文化等面向推展永續教育的全球終身學習活動,本年度由澳洲雲登市議會(Wyndham City Council)主辦,其於10月27日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頒發2021年學習型城市獎,其領航地位舉足輕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主任David Atchoarena認為超過一半的人類生活在城市地區,城市可以發揮提供學習機會的核心作用,今年的獲獎者讓他們的公民能夠獲得必要的知識,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面對終身學習的浪潮,我國自2010年學習城市規劃啟動以來,已有新北市等15個縣市加入此行列,海山學研究中心亦將持續蒐集、記錄及整理海山地區的重要文史,強化地方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提供全民終身學習應用,讓世界看見臺灣、看見海山、看見三峽!